專欄連載Column

2020-11-05

第11堂 誰更需要致勝心理訓練?

從職業選手、教練、青少年球員、業餘高球愛好者,對致勝心理訓練各有不同需求。

多數人都同意高爾夫是心理決勝的運動,但多數人也認為心理是很虛無縹緲的,所以不願花時間或花錢在心理訓練上,於是,問題來了,而且問題會陪你到天荒地老,除非你開始認真去解決心理方面的大小障礙。

今天課程是說說誰更需要接受致勝心理訓練?我長時間的經驗累積,區分出四種人群,依序為:①職業選手②教練③青少年選手④業餘高球愛好者。先說職業選手為什麼需求孔急?職業選手在技術、體能、球具的差距有限,能打進巡迴賽的選手,是人人有奪冠機會,但個個沒把握,差別就看誰的心理強度一見高下。致勝心理訓練是幫助選手在瞬間集中力、抗壓力、自我認識程度...更勝人一籌,讓選手清楚知道,只要是人,沒有一定輸的道理,當你不想輸,才會有贏的可能。

再說教練對致勝心理訓練的需求性。教練之所以沒能成為巡迴賽選手,有技術的落差,而更多是心理的問題。知名教練大衛李德貝特承認他沒打巡迴賽的理由,是無法承受挫敗的心理。教練在教學上,承受兩種心理壓力,一是如何教好學生的壓力,另一是如何指導選手對抗心理的大小問題。我知道很多教練都會事後諸葛,用一種說法告訴學生,就是心理素質不好,然後呢?這樣的說法永遠沒法解決學生在心理上的老毛病,所以,教練應該學習高爾夫致勝心理的訓練,用訓練方式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。

接著是青少年選手,他們對致勝心理訓練課程是絕對的必修,理由無它,提早預防勝於事後治療。很多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的選手最後都是被自己脆弱的心理素質打敗。我看過美國、日本、韓國都有針對青少年設計出一套特別的心理訓練模型,台灣的青少年選手也應該有一套獨家專用的心理訓練體系。

最後是業餘高球愛好者。業餘球手有高差點,也有低差點,具體來說,差點越低的球手對心理訓練需求更高。有位高差點的業餘球手跟我說,他連球都打不好,心理訓練就有效嗎?我說,接受過致勝心理訓練的高差點球手,他會在最差的情況下,打出自己最好的結果。而低差點的球手也會問一個問題,能在業餘比賽時幫到什麼?我的回答是,接受心理訓練過的球手能有穩定的表現,比賽時,維持在自己差點上下3%的誤差範圍內。

我從事運動致勝心理訓練30多年,有四類運動是依賴最深的,分別是高爾夫選手、棒球投手、籃球的罰球、射鏢,而高爾夫選手是唯一全方位需要心理訓練的對象,沒有之二。

 

 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。